近年来,家庭宠物的医疗需求急剧上升,动物诊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城镇宠物犬猫数量已突破1.2亿只,较2023年增长2.1%。然而,随着宠物诊疗费用的不断攀升,宠物主人们面临着普遍的无奈与困惑:进行一次普通检查的费用高达几百甚至上千元,而检查项目繁多,收费却极不透明,部分医院更是存在使用过期试剂的现象。
成都市民余女士近期带猫咪看病时,在当地动物医院只做了一次普通X光检查便花费了300多元,加上其他各类检查,检查费用就达到了2000多元。“我们对这些检查完全不懂,但为了尽快让猫咪恢复健康,只能照单全收。”她说。在看到生化检查单上出现了警示符号后,她向一位兽医朋友询问才得知,原来是检测试剂过期了。医院对此却回应称是“不小心拿错了试剂”,如此敷衍的态度久而令人寒心。
这一现象并非个案,随着动物医院数量的激增,宠物医疗乱象频频被曝光。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国内动物诊疗机构已有3.4万余家,比2024年同期增长17%。各类医疗事故屡见不鲜,包括无证接种疫苗及不具资质医生的种种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更有网友在社会化媒体上爆料,宠物因手术费用高达3.2万元而无奈;还有一位宠物主人在另一家医院发现相同检查的费用竟然只需几十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宠物医疗乱象,有经验的人指出,随着经济的提高与宠物慢慢的变成为家庭一员,动物医院却暴露出资质缺乏、检查过度、收费不透明等问题。当前的管理以地方农业部门为主,然而调查发现,许多动物医院竟然存在无证经营的情况,部分宠物医生甚至是无证上岗。这样一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宠物的健康,也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例如,一些小型动物医院由于缺乏专业相关知识,可能会在正确使用医疗设施时出现安全风险隐患。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杨非也指出,由于部分医院使用的X射线设备未妥善隔离,可能会引起辐射外泄,对周围居民造成潜在损害。
除此之外,动物医院的收费也呈现出混乱的局面,同一药品兽用价格远高于人用药,检查定价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宠物主人承受更高的经济负担。拉低行业整体形象的同时,过度检查和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则显得很严重,让宠物主人感到困惑和愤怒。
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纷纷呼吁,必须加强对动物医院的监管与规范,确保它们能够为宠物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这包括提升行业准入要求,制定规范的医疗标准,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行业透明度,建立宠物医疗价格公示制度等。此外,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和维权渠道,让宠物主人能够放心就医,对医疗乱象及时发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性的宠物医疗生态,保障宠物及主人们的权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