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同一种病,在不同医院要重复检查检验,不仅令患者烦恼,也加重了患者负担。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我国从2006年便开始着手推动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明确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包括检查资料互认和检验结果互认。2010年7月,有关部门提出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工作。
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医疗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22年,我的膝关节因为韧带断裂绞索了,需要做关节镜手术。当时做手术的三甲医院不认可其他医院的核磁共振结果,在手术之前又重新做了检查。”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以前看病就医,经常遇到这家医院做的检查到了那家却不认的情况。重新检查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让患者承受不便。
张女士的经历不是个例。北京市民陆先生在2023年时出现咳嗽、肌肉酸疼、发烧症状,便去北京朝阳区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做检查。经抽血、肺部CT检查后,他被诊断为细菌病毒合并感染。经历了4天服药治疗后,陆先生感觉身体没有好转,于是他转到另一家以优质呼吸科著称的三甲医院做看诊治疗。挂号看诊后,医生告知需要再拍一次肺部CT、再做一次血常规检查。陆先生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血常规和CT结果出来后,除了白细胞这一项有所改变外,CT结果和上一家医院一样。“血常规检测还能理解,但我实在不明白为何需要在一周内做两次肺部CT?”陆先生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甚至同一家医疗机构不同科室、院区间也不互认的现象长期存在。这其中,既有医务人员担心已有结果“不准”,不能作为后续诊疗依据的因素,也有个别医疗机构有意引导医生多开检查的情况。
“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重复进行全方位检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表示,要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必然选择。
不少业内的人表示,由于不同医疗机构间检验水平差异较大,再加上医检费用占医院收入比重较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容易受到医生的隐性,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对检查检验结果“不能认、不愿认、不敢认”。
“有些项目能不能互认还应该要依据真实的情况而定。”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对于一些较为稳定的项目如胃肠镜、肝功能等短期内不需要重复做的检查,医院之间进行结果互认没问题。“但类似血常规等结果变化特别快的医学检查检验,多次检查对于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该医生说。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唐伟以影像检验举例说:“目前,各地区、各级医院间影像检验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习惯或者经验差异,一些医生对申请单填写或者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最简单,有可能导致诊疗信息不完整、不延续、不准确,影响诊疗质量,医疗数据的价值未能得到一定效果体现。不同医院可能使用不相同的检验测试标准和设备,即便是相同类型的检测,不同的仪器和试剂都可能会导致结果有所差异。”
为了更好明确检查检验互认范围,2022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规定检查结果是指通过超声、X线、核磁共振成像、电生理、核医学等手段对人体进行全方位检查,所得到的图像或数据信息。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振常看来,开展互认的前提是结果准确可靠,要提高各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检查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
据了解,2023年10月以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开展。目前,全国各地正积极地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各机构之间信息化建设“车同轨”。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含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到2027年底,各省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300项;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区域内医疗机构互认项目数超过200项。到2030年,全国互认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结果互通共享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
此外,《指导意见》明确,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建立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库、“数字影像”或“影像云”等方式,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区域内跨机构共享调阅。
“当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在同一个电子平台上被打得开、看得到时,对患者而言就多了便利、少了费用,治疗也能更及时;对医生来说,能够迅速获取患者最新检查资料,有助于更准确了解病情。”上述太原市某三甲医院的一位检验科医生说。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逐步扩大互认范围,还需要从制度、设备、人员等方面继续统一标准,提升水平,坚持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积极有序推进互认工作。
在今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我们一贯秉持‘充分尊重医师决策权,为互认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考虑客观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工作’的总体思路。要坚持‘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原则。”她提示,互认项目的确定,应当从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出发,选择具有较高的同质化水平、较好的稳定性以及统一技术标准的项目。
然而,一些检查检验结果会因患者的生理代谢、病情发展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焦雅辉强调,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要加强医患的沟通和交流,在不能够互认的时候,做好解释说明,积极争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焦雅辉表示,一是坚持分步逐级稳妥推进。全方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服务模式,强化医联体内检查检验同质化管理。从紧密型医联体内互认入手,有序扩大互认机构和区域范围,逐步向市域、省域、区域和跨省份互认推进。
二是加强临床检验、放射影像、核医学等有关专业质控组织(中心)建设,推动实现国家、省、地市全覆盖,并推进质控工作向县(区)延伸,提升医疗机构检查检验规范化、同质化水平。这也是实现地市层面的三级医院对二级医院结果互认,以及二、三级医院同级间互认的必要基础和条件。今年的目标是地市范围内医疗机构间互认的检查检验项目达到200项。
三是积极地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提高互认便利性。
四是加强工作调度,逐级加强对区域、医疗机构、科室和医务人员互认情况的监测评价和督促指导。同时,指导医疗机构完善内部绩效分配机制,鼓励结合实际将互认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内部绩效考核。
五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医保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推进互认的政策环境。
本文来自【中国城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广汽丰田新车现白色污渍,专业机构检出人体蛋白质 ,4S店:可以送几次保养
据山东电视台《生活帮》报道,2月26日,济南的苏先生花30多万在广汽丰田济南中升匡山店买了辆赛那,提车后发现中控台处有白色污渍。 苏先生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仔细的检测,结果为人体蛋白质,推测是人体唾液或排泄物,苏先生因此担心车在售出之前被使用过。
泰国总理佩通坦28日宣布,首都曼谷进入紧急状态。总台记者获悉,正在普吉府出差的泰国总理佩通坦28日召开紧急会议。佩通坦希望请广大民众通过政府官方渠道获取信息,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等部门,避免恐慌,并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佩通坦在结束普吉府会议后,将回到曼谷召集相关机构召开后续会议。
马斯克妈妈无锡游后感慨:“我总忍不住在网上炫耀中国美景,对大家说,你们真应该来中国看看”
近日,无锡拈花湾邀请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亲临见证。游后感慨:“我总忍不住在网上炫耀中国美景,对大家说,你们真应该来中国看看。
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我国云南多地震感强烈。本次地震是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第17次六级及以上地震,也是今年以来的最大地震。北京时间3月28日 16时15分受缅甸7.9级地震影响,云南省瑞丽市财富广场附近有楼房受损,玻璃震碎、墙体开裂。
缅甸突发7.9级强震,目击者称德宏一高层建筑剧烈晃动。距离仅200多公里的瑞丽市民发声:我家里墙全裂了,惊魂未定(当事业主@芒普同学 )
医生:少吃水果能少生很多病,人体代谢不了的果糖,大部分会被转化为脂肪 还易生痰 #中医科普
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震,据当地新闻媒体报道,#曼谷一在建高楼地震中轰然垮塌 初步消息称可能有工人被困。
F1车王舒马赫近况曝光:无法说话,只可以通过眼神交流,“已不可能再下床了”!网友:太可惜
3月27日晚,微博话题#舒马赫近乎植物人#登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对这位F1传奇车王近况的担心。据悉,德国记者Felix Gorner近日在媒体上透露,他在最近见到了舒马赫本人。该记者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情况。他是一个需要照顾的人,完全依赖照顾者。
缅甸第二大城市位于震中区域,当地华人商会会长:下属30多家企业目前无人伤亡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震中位于缅甸中部的曼德勒省附近,当地已有多栋建筑倒塌。距离震中最近城市之一的曼德勒,成为受灾严重的地区。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