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行业有着明确且重要的基本职能与定位,其核心的两大职能,一是保护动物健康,二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从保护动物健康角度来说,其所涉及的动物范畴很广,包含家畜(像马、牛、羊、鸡、鸭、鹅、驴、骡,还有骆驼、鹿、蜜蜂、蚕等特种经济动物)、宠物(如今宠物种类日益多元化,除了常见的犬、猫,蛇、蜥蜴、乌龟、观赏鱼、观赏鸟等异宠也逐渐增多)、野生动物(如狮、虎、豹、狼以及国宝熊猫等)以及实验动物(例如为医学做出贡献的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犬、猴等)。传统上兽医主要为畜牧养殖保驾护航,现在这依旧是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在行业发展方面,我国兽医行业在体制改革、人才教育培训以及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体制上,乡镇畜牧兽医站经历了从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到国家设在基层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等性质转变,职责也从单纯服务创收型向监管执法事业单位转变,职能定位愈发清晰且重要,在动物防疫、检测、监测、消毒及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验检疫等多方面肩负重任。在人才教育培训上,我国如今有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中兽医、实验动物学和兽医公共卫生等多个动物医学类专业,为行业不断输送专业人才。
然而,兽医行业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市场需求方面出现了新变化,比如宠物医疗需求随着宠物数量增多以及人们对宠物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而迅速增加,这就要求兽医的专业服务更加精细化、多样化;同时,在公共卫生领域,面对共患病等复杂情况,对于兽医的专业能力和应对突发传染病等的应急能力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并且,尽管兽医的社会地位相比过去有所提高,但总的来看,在社会上仍存在一定偏见,职业声望处于中下等水平,这一些因素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兽医行业的发展。
2025年,兽医行业在业务拓展、客户资源获取以及专业技能提升竞争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内卷状态。
在业务拓展方面,传统兽医主要围绕畜牧养殖开展动物健康保障工作,但随着宠物数量增多以及人们对宠物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宠物医疗需求迅速增加,这使得众多兽医将业务向宠物医疗领域延伸。比如,原本专注于畜禽养殖防疫的兽医团队,开始增加宠物诊疗服务项目,包括开设动物医院、提供宠物疫苗接种、常见疾病诊治等服务。同时,在公共卫生领域,面对共患病等复杂情况,对于兽医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也在提高,兽医们需要拓展相关业务能力,参与到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公共卫生服务中,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客户资源获取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城市中动物医院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宠物医疗需求,这就导致各动物医院之间为争抢客源使出浑身解数。有的通过推出优惠套餐吸引宠物主人,像新客户首次就诊享受折扣、办理会员卡享受全年诊疗费用优惠等;有的则主打特色服务,例如邀请知名兽医专家坐诊、引进先进的宠物诊疗设备等,试图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而在畜牧养殖端,兽医们也需要与不同养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大型养殖企业往往会选择专业能力更强、口碑更好的兽医团队,这就促使兽医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专业形象,去争取有限的客户资源。
专业技能提升竞争更是成为兽医行业内卷的关键。一方面,随着动物疫病种类的增多以及复杂程度的提升,兽医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类疾病。例如面对一些新型的动物传染病,兽医要及时跟进学习最新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行业内各种兽医技能培训、认证考试等不断涌现,兽医们为了提高个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纷纷踊跃参加,像考取高级兽医师职称、获得宠物行为学等专业领域的相关认证等,大家都在通过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争取在有限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025年,兽医行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萎缩现象,这体现在多个业务维度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上。
从业务范围角度来讲,传统兽医业务主要围绕畜牧养殖开展动物健康保障工作,但当下畜牧养殖规模的调整以及部分养殖户的退出,使得面向这一领域的兽医服务需求有所减少。例如一些小型生猪养殖场关闭后,原本为其提供防疫、诊疗等服务的兽医团队业务量锐减。同时,虽然宠物医疗需求在增长,但竞争也愈发激烈,部分兽医在拓展宠物医疗业务时,由于市场饱和度逐渐上升,新进入者很难快速获得足够的业务量,业务拓展难度加大。
就业岗位数量方面,也出现了萎缩趋势。随着养殖行业整体遇冷,一些养殖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减少了内部兽医岗位的设置,转而选择与外部兽医团队进行临时性合作,按需付费,这使得专职兽医岗位数量下降。而且在兽医社会化服务领域,尽管有发展需求,但由于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创造出大量稳定且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吸纳新的兽医人才有限。
部分兽医服务领域的需求减少同样明显。例如在一些地区,随着牛羊等家畜养殖规模的缩小,针对牛羊疾病防治、繁育指导等相关兽医服务需求也跟着降低。在公共卫生领域,尽管对于兽医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在提高,但实际落实到具体的服务项目和经费支持上,还存在一定滞后性,兽医在这方面能够承接的业务量并没有显著增长,反而在部分地区因为财政紧张等原因有所减少。
这些萎缩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养殖行业的波动直接影响了兽医行业的业务根基,而兽医行业自身存在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行业规范和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也使得其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缺乏足够的韧性,难以快速调整并拓展新的业务空间,进而导致了行业萎缩现象的出现。
在法国,每年有很多兽医诊所关门,出现“兽医荒”难题。例如法国南部奥德省库以则兽医诊所因为营收不佳,在2024年7月26日关门,使得200头养殖牲畜从此没有兽医诊治。法国北部瓦兹省也有两家兽医诊所刚关门,还有一家兽医诊所通知75家农场,因缺少人手,随后将无暇顾及他们的牲畜。这背后的原因,一是养殖业本身不景气,对兽医服务的需求和支付能力有所下降;二是年轻兽医嫌养殖场位置远、工作条件恶化以及工作生活太过孤单,不愿到农村乡下工作;三是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养殖户可以自行解决很多常见问题,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才找兽医,使得兽医的业务量减少。
在国内也存在类似情况,一些小型的兽医服务站,由于经营不善、客源不足,难以维持运营。比如部分服务站所处区域养殖规模缩小,需要兽医服务的动物数量减少,而自身又缺乏特色服务或过硬的技术,难以吸引周边更远地区的客户;还有些是因为技术更新不及时,面对新出现的动物疫病等情况,无法提供有效的诊疗方案,逐渐失去养殖户的信任,最终只能选择关闭。
提升专业技能是首要任务,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型动物疫病以及复杂的疾病情况,兽医们踊跃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学术讲座,学习最新的诊疗技术、疾病防控方法等。比如针对宠物中高发的一些疑难病症,兽医们会参与由行业专家组织的专项培训,掌握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为宠物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不少兽医还通过考取更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兽医师职称等,增强自身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开展多元化服务也是重要方向,传统畜牧养殖兽医服务需求减少,兽医们便将业务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除了前文提到的宠物医疗服务外,还涉足动物保健咨询、养殖技术指导等领域。例如,有些兽医团队会定期为养殖户举办养殖知识讲座,从动物营养搭配、疫病预防到养殖环境优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从而也拓展了自身的业务范畴。
借助互联网拓展业务也成为不少兽医的选择,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医疗平台等渠道,打造个人或团队的品牌形象,在线解答宠物主人、养殖户等的咨询问题,积累口碑与客户资源。部分兽医还通过线上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忙碌的宠物主人提供便利,也让自己的服务辐射范围更广,突破地域限制,在行业竞争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兽医行业借助数智化工具,服务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好地适应了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远程诊断平台成为兽医行业数智化的一大亮点。如今,当遇到一些疑难病症或者养殖企业地处偏远地区时,兽医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平台开展诊疗服务。比如,宠物主人可以利用手机拍摄宠物的病症表现、上传相关检查数据等资料到远程诊断平台,专业的兽医专家就能在线查看、分析这些信息,进行远程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在畜牧养殖领域,养殖场遇到动物突发疾病情况时,也能借助远程诊断平台,将现场的情况实时反馈给兽医,兽医结合养殖场的养殖数据、动物过往病史等信息,及时做出准确判断,指导养殖场工作人员采取紧急救治措施,避免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因素耽误病情诊治,大大提高了兽医服务的可及性和及时性。
数字化病例管理系统也在兽医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兽医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将每一个病例的详细信息,包括动物基本情况(品种、年龄、性别等)、症状表现、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用药情况以及后续的康复跟踪等数据,录入数字化病例管理系统。这不仅方便兽医随时查阅病例历史,总结诊疗经验,提升专业技能,还能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的分析,发现一些疾病的发病规律、流行趋势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同类动物的常见疾病病例数据,兽医可以提前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提醒养殖企业和宠物主人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此外,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兽医行业还能实现知识的快速共享和更新。在线兽医学习平台汇聚了众多专家的讲座、培训课程以及最新的行业研究成果等资源,兽医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及时掌握新型动物疫病的诊疗方法、最新的药物使用规范等知识,保持专业技能的与时俱进。同时,一些兽医服务机构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医疗平台等渠道,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分享兽医知识科普内容,在线解答宠物主人、养殖户等的咨询问题,积累口碑与客户资源,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行业影响力。
兽医行业的数据对比同样能反映其动态发展情况。从业人数方面,2023年我国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的人数约为15万人,而从事兽医相关工作(包含助理兽医等)的人员总数在30万人左右,到2024年,随着行业需求变化以及相关院校毕业生流入,这两个数据分别增长至16.5万人和32万人左右,不过对比庞大的养殖动物数量和宠物保有量,兽医人员仍存在一定缺口。预计2025年,在行业不断发展以及对兽医专业性要求提高的背景下,从业人数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会因行业竞争和准入门槛提升而放缓。
业务量上,以畜牧兽医为例,2023年为各类养殖场提供诊疗、防疫等服务的业务量总计约为800万次,2024年由于部分养殖场规模调整等因素,业务量略有下降至750万次左右,2025年若养殖行业继续出现萎缩迹象,面向畜牧养殖的兽医业务量可能还会进一步下滑。而宠物医疗方面,2023年宠物诊疗业务量约为5000万次,2024年随着宠物数量增多以及人们对宠物健康重视程度提升,业务量增长至5500万次左右,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突破6000万次。
服务满意度方面,通过相关调研数据来看,2023年养殖户对兽医服务的满意度约为75%,宠物主人对宠物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约为80%,2024年这两个数据分别变为78%和82%,反映出兽医行业在服务的品质提升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展望2025年,随着兽医们不断的提高专业技能、拓展服务内容等,服务满意度有望继续提高,进一步推动行业的良好发展。
兽医行业面临“内卷”,业务拓展、客户资源获取以及专业技能提升竞争激烈,“萎缩”现象在经营事物的规模、就业岗位数量和部分服务领域需求上均有体现。部分兽医相关机构受此影响面临倒闭困境。而兽医们通过提升专业技能、开展多元化服务、借助互联网拓展业务等“逆战”举措,努力适应行业变化,且数智化也为行业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兽药行业的“内卷”源于产品同质化,致使价格战、市场渠道竞争和研发成果转化难题凸显。“萎缩”状况表现在公司数减少、市场销量下滑以及部分产品应用场景范围变窄等方面,不少兽药企业面临倒闭风险。但各企业主动出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品质管控等“逆战”行动,提升竞争力,同时数智化发展也推动着行业生产、追溯和研发等环节不断进步。
整体来看,行业在这一年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养殖效率提升、部分企业通过创新拓展了市场等,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像行业竞争导致的盈利压力、部分企业倒闭带来的产业整合挑战等,各行业都在努力应对变化,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